弘扬新疆文化·推动美食发展

页面位置页面位置 : 首页 >  饮食文化

处理不当会中毒!日常吃鱼不能忽视的问题有哪些?

发布时间:2021-12-30 阅读量: 作者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烹饪协会
随着营养知识的普及,鱼肉因其独特的营养优势,被大家所喜爱。不过,鱼肉虽好,也不能胡乱吃。

比如鱼胆就是一个十分危险的部位,据说其毒性堪比砒霜。众所周知,鱼胆是一味中药,具有清热解毒、明目止痛的作用,所以很多人希望通过吞服鱼胆为自己治病。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,古代医家使用鱼胆大部分是作为外用药,而不是直接内服!

同时,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鱼胆中含有胆酸、氰化物和组胺等物质,直接食用可使人中毒。 而且鱼胆胆汁成分复杂,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药物,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危及生命。

而且,鱼胆中的毒素又十分“顽固”,不仅不能溶于酒精,还耐高温,无论蒸煮还是用酒浸泡,都不能破坏它们的毒性。所以说,不论您通过什么方式进食鱼胆,都是绝对不安全的。

除了鱼胆之外,关于鱼还有哪些常识呢?
这些传言是真的吗?

0 1

鱼皮能美容?

的确,鱼皮含有大量胶原蛋白,最高可占其蛋白质总量的80%多。但吃鱼皮却不太可能美容。


有研究证实,胶原蛋白这种物质吃到嘴里,却不一定能长到脸上。鱼皮中的胶原蛋白一旦受热,就会断裂降解变性,更不可能有美容作用了。

0 2
吃鱼眼能明目?

的确,鱼眼中所含的维生素A和DHA有助于眼部健康,但在小小的鱼眼中,这两种成分的含量很低,甚至还不如蛋黄的营养丰富。所以说,与其通过吃鱼眼来明目,不如放下手机,多做做户外活动。

0 3
吃鱼头能补脑?

很多人认为鱼脑含有较多的DHA和EPA,可促进脑细胞发育。但事实上,这种特殊功效仅在婴幼儿身上见效。


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,吃鱼头对于改善大脑认知功能并没有显著性帮助,反而会造成胆固醇摄入过多,不利于血管健康。

这几类鱼最好别吃


0 1
未煮熟的鱼

烹调鱼时,请确保鱼肉完全煮熟,吃了未经煮熟的鱼,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。此外,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的盘子放在一起,避免交叉污染。

0 2
过度油炸的鱼

油炸过的鱼虽然味道更诱人,但高温煎炸后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,产生自由基、苯并芘等有害物质。其次,鱼类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在高温下会被破坏,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。

0 3
腌制的咸鱼

在腌制过程中,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,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。

0 4
含汞量高的鱼

一般来讲,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,含汞量更高,如长寿鱼、旗鱼、大眼金枪鱼、马林鱼、大鲭鱼、鲨鱼、马头鱼。这类鱼不建议孕妇、有受孕计划的女性、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吃。

这五种人群不适合吃鱼


0 1
痛风患者

鱼、虾、贝类等食物富含嘌呤,因此,痛风病人急性发作期要禁食一切肉类及含嘌呤高的食物。缓解期则应定量吃鱼肉类食物,严禁一次摄入过多。


可适量选用含嘌呤较少的鱼类(如青鱼、鲑鱼、金枪鱼、白鱼、龙虾等);少用含嘌呤较多的鱼类(如鲤鱼、鳕鱼、大比目鱼、鲈鱼、鳗鱼、鳝鱼等);禁用含嘌呤高的鱼类(如沙丁鱼、凤尾鱼和鱼子)。

0 2
过敏体质者

特别是曾经因吃鱼虾类食物发生皮肤过敏的人应慎吃鱼,以免再次引发过敏。

0 3
出血性疾病患者

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(EPA),具有防止胆固醇粘附于血管壁的作用,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者十分有益。


但是,摄入过多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,容易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状,对病情恢复不利。

0 4
服用某些药物的人

扑尔敏、苯海拉明等为组胺受体拮抗药,而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。若上述抗组胺药与之一起吃则会抑制组胺分解,造成组胺蓄积,诱发头晕、头痛、心慌等症状。

0 5
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

鱼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,过多摄入会加重肝、肾担负,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,定量吃鱼。


内容来源:养生中国、人民日报、央视财经等

本文标签: